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傲雪”九岁:人工繁育雪豹的故事

体育正文 67 0

“傲雪”九岁:人工繁育雪豹的故事

“傲雪”九岁:人工繁育雪豹的故事

这是2017年拍摄的雪豹“傲雪(àoxuě)”。一岁(yīsuì)多的“傲雪”在西宁野生动物园雪豹馆的木头上玩耍。新华社发(西宁野生动物园供图) 6月10日,在青藏高原,一只(yīzhī)名为“傲雪”的雪豹迎来九岁生日。 作为中国现存最年长的人工繁育雪豹,“傲雪”在西宁(xīníng)野生动物园(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)雪豹馆,时而(shíér)悠闲踱步,时而跳跃(tiàoyuè)玩耍,身姿灵活、眼神锐利,展露出“雪山之王”的优雅和威风。 野生(yěshēng)(yěshēng)雪豹通常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,对于温度、湿度要求苛刻,且对常见病原体抵抗力较弱,人工饲养繁育(fányù)难度大。在“傲雪”出生前,西宁野生动物园已30年未成功繁育雪豹。 “主持雪豹(xuěbào)繁育,心里总绷着一根弦。”青海野生动物(yěshēngdòngwù)救护繁育中心副主任齐新章说,自1984年首次成功繁育以来,先后多只人工繁育雪豹在这里诞生,但由于饲养环境和医疗条件(tiáojiàn)不完善(wánshàn)、雪豹人工育幼经验不足,小雪豹最终全部夭亡。 4月1日,中国现存最年长的人工(réngōng)繁育雪豹“傲雪”在西宁野生(yěshēng)动物园雪豹馆内散步。新华社发(西宁野生动物园供图) 针对雪豹人工繁育过程中出现的人工配对、孕期饲养(sìyǎng)和健康产仔等(děng)种种难题,救护中心2012年成立了由11名兽医师和畜牧师组成(zǔchéng)的雪豹繁育难题攻关小组。 救护中心主任何顺福介绍,2010年,救护中心依山修建了雪豹(xuěbào)繁育基地,单个活动场面积超过600平方米,不对外展示,雪豹在其中生活更(gèng)有安全感;针对(zhēnduì)肥胖会导致雪豹不易受孕的问题,救护中心通过改善饲粮(sìliáng)配方,增加活食和(hé)其他丰容,提高雪豹活动量,控制好体型。 “过去进入场内观察(guānchá)幼崽,母兽可能受惊,出现咬死幼崽或长期不哺乳的情况,现在我们(wǒmen)在繁殖区加装了(le)监控设备,能够远程及时观察育幼情况而不惊扰母兽。”何顺福说。 2016年6月10日(rì),在雪豹繁育基地,两只雌性雪豹接连出生。“看到两只蜷缩的雪豹幼崽,心里除了紧张还是紧张,生怕重蹈覆辙(chóngdǎofùzhé)。”齐新章回忆,为了避免弃崽、受凉等悲剧(bēijù)再次发生,救护中心制定了母兽育幼(yùyòu)+人工育幼相结合的育幼方案。 幸运的是,在工作人员(gōngzuòrényuán)的悉心照顾下,“傲雪”最终存活下来并茁壮成长。2017年6月10日,它满一岁,工作人员才(cái)首次对外公布(gōngbù)这一喜讯。按照国际通用标准,这意味着人工繁育取得成功。 雪豹育幼期的(de)疫病防治是关系育幼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。齐新章说,雪豹出生后的最大危险期是在两个月内,幼崽死亡率大概在30%;半岁之内由于从母体带来的抗体逐步消失,自身接触到外界环境,死亡率又会达到一个高点;一岁之后死亡率大幅下降,因为此时疫苗注射(zhùshè)的抗体已形成,身体(shēntǐ)体征(tǐzhēng)趋于稳定(qūyúwěndìng)。 为(wèi)提高育幼成活率,救护(jiùhù)中心聘请相关(xiāngguān)专家作为首席兽医师,制订了整个繁育期防疫计划。“除了专属饲养员之外,其他非必要人员不能接触雪豹,避免把疫病间接传染给雪豹幼崽。”齐新章说。 2017年5月,“傲雪”离开繁育(fányù)基地,搬到了(le)240平方米(píngfāngmǐ)的(de)雪豹馆并正式公开亮相。长期负责雪豹救护繁育的工作人员赵海龙介绍,通过设置假山、林草树木等,雪豹馆尽量模仿野外自然栖息地环境,“用活食及动物全尸饲养、开展形式多样的丰容活动提高了‘傲雪’的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(nénglì)”。 技术的进步在后续(hòuxù)繁育中更为显著。2019年5月,一对雌性雪豹(xuěbào)双胞胎“水墨”“油画”出生。何顺福说,这对雪豹育幼时,技术人员(jìshùrényuán)掌握了(le)更多育幼经验,对幼崽食量科学调整,其发育水平明显好于“傲雪”,体重高出30%。 最新数据显示,中国雪豹数量持续增加(zēngjiā),监测数量已超1200只。 4月1日,中国现存最(zuì)年长的人工繁育雪豹“傲雪”在西宁野生动物园雪豹馆内(guǎnnèi)散步。新华社发(西宁野生动物园供图)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(yánjiū)所研究员连新明表示,野外种群的(de)恢复标志着雪豹保护(bǎohù)取得重大进步,而雪豹人工繁育(fányù)技术的日趋成熟,则为雪豹的迁地保护及研究雪豹生物学特性、行为习惯和繁育机制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,更为增加雪豹保护教育的影响力起到十分(shífēn)积极的作用。 自成立以来,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已收容救护雪豹(xuěbào)、普氏原羚、黑颈鹤等62种2200多只野生动物,近三分之一(sānfēnzhīyī)恢复野外生存能力后成功放归(fàngguī)。 “唯有了解才会关心,唯有关心才会行动(xíngdòng),唯有行动才有希望。”国际动物学家珍妮·古道尔的名言印在西宁野生动物园的第一块科普(kēpǔ)牌上。从在动物园出生,到成为公众了解迁地保护的代表(dàibiǎo)动物,雪豹的故事(gùshì)正是中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缩影。 来源:新华社 作者:李宁 周盛盛(zhōushèngshèng) 编辑:谢青玉 责编:鲁东(lǔdōng) 监制:马振龙
“傲雪”九岁:人工繁育雪豹的故事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